一座刻有自贸区名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石质大门已经安装到位。
经济危机导致我们外贸订单减少,投资和外贸推动经济增长都软弱无力,消费又起不来,在经济疲软、转型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自贸区是一针强心剂,不但使我们跟上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潮流,而且解决国内经济的现存问题,是决定性的一步棋。这是中央决策,就是共识。
日报:这个时期的上海,似乎并没有太多声音。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世界的眼光,培育了世界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初比现在还要难一点。到那个时候,我相信中央会按照轻重缓急和各个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考虑适合发展自贸区的地方。周瑞金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表明中国以开放促改革进入第四阶段,但这显然并不是最后一个阶段。
伴随改革的推进,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更加尖锐,如何更有识见更有智慧地推进改革? 周瑞金: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在今天有新的要求,勇气就是我们要敢于创新,这种高层次的开放我们还没有尝试过,要大胆尝试,但新的自贸区规则的形成又需要高度的智慧,它要冲破很多的阻力建立起来,这些阻力就包括特殊利益集团的阻挠等等,就像当年我们搞改革分明是要分田到户,但是说要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大家就能够接受,这就是智慧。以准入后监管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废除审批制度,实行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先放行后查验。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前行长则坦言觉得银行越干越头疼,银行不要盯着过去30年挣钱,以后好日子不像过去那样容易了,所以要考虑还有很多别的机会。
第二个是微观方面包括银行业资本市场、保险(放心保)业改革和加强监管。渣打银行集团行政总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是好事,没有过度刺激,而是专注于结构性变革,这无疑是十分明智的,会有助于体系的发展。有了路线图,还要迈开步。所以资本账户开放不是一个资本流进的问题,而是一个资本流出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影子银行和地方债的风险,深化银行监管改革很重要。因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开放资本账户把中国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联系起来是必然的。
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结构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要好很多。比如,我们正在推进村镇银行的试点。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怎么能够在这个环境下打造出来,这是我们考虑最多的东西。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推进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
与以往的论坛不同,被这届参会者提及最多的话题是金融改革,金融改革的呼声从未如此清晰而响亮。《中国经济周刊》:您对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何建议?朱民:利率改革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利率改革要形成利率形成机制。前不久中国推出了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措施,这也会继续推进。中国的金融改革是渐进的,所以中国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朝资本市场开放的方向走,但是要注意规避开放过程中本身的风险,也要关注在当今资本市场波动下特殊的风险。
中国的储蓄率全球最高,中国资本市场市值、银行资产规模已居世界前列,这意味着中国有对金融产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另外,就是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是很难完成改革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不能低估外部经济波动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这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的一步,还会继续往前走。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进入专题: 资本账户开放 金融改革 。洪崎对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和银行业将要面临的挑战有着清晰判断,他常说金融改革背景下,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勇字就能解决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做好充分准备去应对危机,IMF已经扩大了自己的救助资金份额,同时建立双向信贷额度去年,全球最大保险商法国安盛(AXA)为给中国国有巨头工商银行(ICBC)让位,被迫在其所成立的合资企业中持少数股权。进入专题: 上海自贸区 。如果中国政府愿意接受伴随这一开放而来的风险,至少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让我们相信上海有巨大的潜力。
从金融危机的低谷强劲反弹后,这个市场几乎可以说是一泻千里。考虑到中共目前对中国经济的掌控程度,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必然会对任何的快速开放措施予以阻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0年,上海拥有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并且有数十家国际银行在这里落户。但此事始终停留在筹划阶段。
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称实现这一目标还需两三年时间。然而,自那以来相关进展情况一直有喜有忧。
外界常常认为,这个市场并不是公开的,而是由有关系的内部人士操纵。但其实,随着海外金融机构的纷纷撤退,上海近年来的国际化程度有所减弱。对上海股市来说,2009年至今无疑是一段痛苦的时期。毕竟,上海过去曾经获得过这一中心地位。
该区将位于上海东部一个29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涵盖了目前的四个保税区。在新建的浦东金融区,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此外上海还有两座国际机场、世界上线路最长的地铁系统以及诸多国际酒店。
但上海不仅要欢迎国际投资者,还要不断积累市场透明、没有政府干预的证据。本月,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是最新一家出售其持有的中国某大银行股份的外国银行。
另一个支持上海远大抱负的关键提议是让全球一些最大企业的名字出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际板上。在贸易结算方面,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取得了一些有限的发展,上海也的确吸引到了很大一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
预计上海自贸区将重点开放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服务行业。看样子,香港可以再逍遥几年,而不必担心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被上海夺去。尽管政府在上海自贸区管理上放手的计划令人鼓舞,但附带了一份禁止外商投资的产品和服务清单。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缓慢速度抑制了上海的雄心。
尽管有李嘉诚的这一表态,但该计划仍备受质疑,尤其是在迄今仍没有确定细节公布之际。2009年,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到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但外观上像国际金融中心容易,行为方式上像就难了。香港IPO筹资额今年跌至全球第六位(2009年至2011年期间一直居首),而上海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将在数日内启动的计划中的上海自由贸易区继续在香港引发争议。在出现一系列腐败丑闻后,人们对股市的信心和信任荡然无存。